以生態之變塑造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來源:陜西中小企業服務網 編輯:陜西中小企業服務網 瀏覽量:577次 時間:2023-03-28
當前,在服務企業辦事的過程中,一些部門和干部缺乏創造性的執行能力,習慣了踩剎車、忽視了踩油門,習慣了設路障、忽視了設路標,只作“可不可以辦”的技術判斷、不作“應不應該辦”的價值判斷,只作“合不合乎慣例”的工作判斷、不作“合不合乎公平”的法治判斷,只作“能不能走通”的流程判斷、不作“能不能打通”的實踐判斷,讓企業多頭跑、來回跑、反復跑,費時費力、辦事效率不高。我們要真正把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把民營企業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辦,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最優環境、提供最優服務、給予最大支持,持續優化民營企業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大生態”。
著力破解“訴求響應難”,推進生態之變。會沒少開、話沒少講、路沒少跑,但反映的問題訴求卻遲遲得不到回應和解決?!霸V求響應難”是改進提升營商環境的突破口和切入點。一方面,要把新辦法用好?!瓣兤笸ā薄扒匦湃凇薄瓣兯俎k”等平臺在服務企業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很受民營企業的歡迎。要進一步建好全省跨部門“一站式”涉企服務總入口及政策信息發布總平臺,為民營企業知悉政策、查詢信息、反映問題等提供穿透式、直達式的服務,對企業反映的問題及訴求建議,進行全程閉環管理,切實提升企業訴求事項響應率、辦結率和滿意率。另一方面,要把老辦法用新。各地要創新針對民營企業的座談會、對接會、懇談會等的舉辦方式,各層級的政企懇談會要切實開好,一個行業一個行業過,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要設身處地、千方百計為民營企業排憂解難,讓他們放心投資、安心經營、專心發展。
著力破解“政策獲得難”,推進生態之變。對民營經濟最立竿見影的支持就是政策支持,但是一些涉企政策存在設置門檻高、獲取渠道少、落實兌現難等問題,必須加快解決。要進一步提高政策的針對性。要始終堅持問需于企、問計于企,凡涉企政策的制定出臺,要把征求企業意見作為前置條件,一些重大涉企政策要合理設置緩沖過渡期,給企業留出必要的調整時間。要進一步提高政策的可及性。要加快清理規范文件中各類模棱兩可的表述,減少部門聯合發文的數量和聯合發文的部門數量,從源頭上消除可能給政策后續執行造成困難的梗阻。要加大政策宣傳解讀力度,最大限度暢通企業獲取政策的渠道,加快實現“企業找政策”向“政策找企業”轉變。要進一步提高政策的兌現剛性。對于承諾的招商引資政策和減稅降費、行政獎勵、財政補貼補助等優惠政策,必須兌現到位。對于減稅降費、退稅緩稅、降本增效等政策,與國家要求保持同步,該擴面的擴面、該延續的延續。
著力破解“市場準入難”,推進生態之變。改革開放最大的成功就是激活了人的創造力和能動性,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有機會有更大的作為。我省在推動實現各類所有制經濟權利平等、規則平等、機會平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民營企業仍然反映束縛緊、限制多。要全面清理和修訂違反公平、開放、透明等市場規則的相關規定,切實消除在準入許可、土地使用、經營運行、招投標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徹底根除“與民爭利”現象滋生的土壤。要全面清理各類變相審批和許可,嚴格落實“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的要求,杜絕各種形式變相設置、實施審批和許可事項,完善各領域自由裁量權基準制度,堅決防止清單之外的行政亂作為。
著力破解“融資增信難”,推進生態之變。資金鏈就是企業的生命線。要下氣力打破信息壁壘、拓寬融資渠道,完善多層次融資支持政策體系,不斷提高中小微企業融資便利度。要進一步提高民營企業債券融資能力,強化增信支持和評級輔導,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和企業債券。要充分發揮政府產業基金引導作用,爭取國家級基金落戶我省,吸引優秀基金管理團隊,集聚私募股權基金、創業投資機構加大對省內科創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要健全政府性融資擔保盡職免責機制,切實解決不愿擔保、不敢擔保的問題。特別是要探索建立地方對金融機構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情況的評價機制,促進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創新,推動專項再貸款政策落地落實。
著力破解“人才引留難”,推進生態之變。要優化人才政策體系,打通民營企業人才職稱評定機制堵點,積極推廣“校招共用”等引才模式,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將民營企業引才需求分層納入我省重大人才計劃、引才計劃、人才專項培育行動和重點產業鏈緊缺人才目錄,鼓勵科研人員到企業掛職鍛煉,人才公寓、人才補貼等支持政策要更多向民營企業傾斜。要強化人才培養支撐,健全以民營企業需求為導向的多層次人才培訓體系,特別是要通過發放職業培訓券等方式引導支持民營企業自主開展職工技能培訓。
著力破解“企業辦事難”,推進生態之變。政務環境是營商環境的風向標和晴雨表,要在打造辦事更高效的政務環境上下功夫、求突破。要做好“減法”提效能,加大跨層級、跨系統、跨區域、跨部門業務流程和辦事流程的優化再造力度,讓企業辦事更省心更舒心。要做好“加法”優服務,在全省范圍內推行政務服務大廳“周末不打烊”、設置“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要讓“不為不辦找理由、只為辦好想辦法”的服務理念深入人心。要做好“乘法”強賦能,加快數字政府建設,實現更多高頻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跨省通辦、秒批秒辦。要做好“除法”去負擔,深入開展涉企亂檢查、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專項治理,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干擾。
優化營商環境永遠在路上。我們要以更實舉措穩預期、增信心,通過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陽光、肥沃的土壤和適宜的水分,推動我省民營經濟在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中創造更大業績、扛起更大擔當、貢獻更大力量。